6月21日,农业部公布全国夏收最新数据,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2亿亩,超过应收面积的95%。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总量达到60万台,同比增加4万台。另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年参加“三夏”生产的国三机器不足20%。
作为农用机械国三产品的第一次“大考”,本次国三产品在该次考试中取得的成绩怎样?国三产品过渡的顺利吗?升级后的用户体验如何?
个案采访不能一概而论,唯有用数据说话才能更严谨。为此,农机360网近日在官方微信公众账号中做了一次微调查,本次调查共计424人参加,不查不相信,一查吓一跳。国三整机产品的表现真的令人堪忧,第一次“大考”应该说考的并不理想。
表1:参与调查用户今年购买的国三农机产品类型
表2:配套国三柴油机的整机产品出现的问题
通过表1可以看出,经历了春耕和夏收,购买配备国三发动机的拖拉机和小麦收割机的用户占到69%,仅有12%和14%的用户购买了水稻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
表3:未购买国三农机的顾虑主要有哪些
在关于用户为何没有购买国三农机的顾虑调查时,价格偏贵和售后服务跟不上占到一半的原因,担心整机性能不稳定也是用户不考虑购买国三产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国三发动机在第一个作业季就被爆出如此多的问题?
第一、国三发动机与整机产品的性能匹配测试时间较短,性能不稳定。我国环保部规定自2016年4月1日起延期至2016年12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国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虽然标准延期了8个月,但实际上大部分整机企业仍旧没有准备好。
第二、油品质量跟不上。由于国三发动机对燃油品质的要求高于国二发动机,因此,燃油品质一直以来都是国二升级国三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虽然国家规定各地加油站的油品都已经达到了国三标准,但部分地区加油站油品还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农机作业的紧急性以及大个头特点,使其作业期间不能够进入加油站加油,因此不少机手都是在作业季开始前,存储大量的柴油,需要时采用加油车运输。由于存储和运输设备的非专业性,常常导致柴油发生二次污染,影响油品质量。燃油是农机产品的血液,为了让国三这颗农机“心脏”跳动得更有力,需要国家层面在后续过程中提出良好的应对办法。
第三、国三柴油机前期培训少,后期服务跟不上。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国三柴油机基本通过匹配性试验之后,遍将整机产品推向市场,经销商及用户经过简单培训后遍进行田间作业,一旦出现问题仍然不知所措。实际上,柴油机国二升级国三不仅仅是排放标准的升级更是技术的升级,这其中的“道道”也不少。一旦出现问题后,售后服务人员跟不上,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总体来说,在这个大忙作业季,国三机器交出的答卷虽然不令人如意,但好在这个作业季国三产品投入量并不算大,用户还未对国三机器失去信心。希望在最后的期限到来之前,各大柴油机厂、整机厂继续通力合作,做好国三产品匹配性能测试,充分解决这次“大考”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以保证后期国三升级顺利进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我们依旧看好国三产品的优越表现。